道是什么

《道是什么》演讲稿.

  • 为什么要研究道: 原因很简单, 我们研究道仅仅是因为我们想要这么做, 我们喜欢这么做, 我们被吸引了. 它太美丽了.

  • 术语明确: 这里讲的庄子,《庄子》和“道”, 是我们阅读《庄子》这本书后对它的一个整体的认知, 并不具体到历史上的某一个人, 书籍的某一章. 《庄子》本来也不是庄子一个人写的, 而是由一系列的庄子信徒合作编撰的, 因此我们说的“庄子”这个人, 也不是历史上的真正的庄子其人, 而是说《庄子》作者这一群体的整体的形象. 同理, 《庄子》中不同篇章来源于不同作者, 有些篇章甚至互相矛盾, 还有支持儒家的. 那我们要讨论的是哪个篇章的《庄子》, 哪个篇章的道呢? 答案是《庄子》全书的总体内容和对我们读者对道的总体印象.

  • 道有没有一个定义?: 如果你承认道的价值, 想要研究道, 那么你一定会承认道存在一个定义. 所谓的“道可道非常道”, 那只是一个语言游戏罢了, 道家用这样诡谲矛盾的语言来描述道, 或许是因为有自己的目的, 可能是要打破儒家对当时汉语话语权的污染, 可能是强调道的玄虚飘渺的性质, 不能以常理度之. 但无论如何, 只要你觉得道有意义, 那么它一定是存在一个定义的, 否则那么多的庄子信徒追寻的又是什么呢? 在他们心中一定也是有一个关于道的模模糊糊的定义和形象的.

  • 道的定义: 道是一个模型, 是一个理论.

  • 该定义的优点:

    1. 首先, 和过往的一些解释相比, 这是一个非常精确的定义. 过往的解释甚至连定义都给不出, 只能在自然语言中玩一些文字游戏. 给出定义之后,
    2. 其次, 这个定义能够跟上时代, 或者说与科学以及唯物主义相符合. 如果你是一个儒家的信徒, 或者宗教的信徒, 你身处这个社会不免产生困惑, 因为无论是儒家的“仁”还是宗教的“神”, 都已经明显地跟不上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了. 而且这种矛盾是根本性的, 也就是说“仁”和“神”这些概念, 从定义上就与唯物主义, 与科学, 现代社会科学相矛盾. 要想接纳一个, 就得摒弃另一个, 但现代的思想又明显比这些古老的概念更强大, 更可靠. 要么你可以选择同时接纳这两者, 对其中的冲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 但这没有解决任何问题, 你始终会被这种矛盾所困扰. 另一个办法是重新定义这些概念, 但是如前所述, “仁”和“神”这些概念从根本上就与这些现代思想是冲突的, 如果你给了它们一个新的更符合现代人思维的定义, 那势必要对原意做出巨大的改动, 你定义的“仁”就不是原本的“仁”了. 而我给出的定义, 在符合唯物主义, 符合科学的基础上, 并没有很大地违背“道”的原意. 因为庄子中的道本来就和自然规律, 与物质世界的本质紧密相关, 同时也具有高度的抽象性, 和科学并不违背.
  • 该定义的好处: 该定义看似宽泛, 事实上它极大地降低了“道是什么”这个问题的复杂程度.

    1. 首先, 这个定义完全是关于物质世界的, 把对“道”的讨论从形而上学拉了回来. 过去的很多对“道”的讨论, 最后不免落入形而上学, 使用的工具还是自然语言这么一个无精确定义, 表意模糊的语言. 这样的讨论, 除了给参与者提供一些多巴胺之外, 并没有什么价值. 因为它完全地不涉及物质世界, 且由于使用的工具简陋而困难重重, 对物质世界造不成影响.
    2. 其次, 这个定义既然是关于物质世界的, 那么它就揭示了一些研究“道”的方法和工具, 给了我们一个方法论. 我们的方法论不再是毫无意义的冥想, 空谈, 使用的工具也不再拘泥于模糊的自然语言. 我们可以用研究物质世界的工具和方法, 也就是科学和数学, 来研究它.
  • 一些备选的定义: 对道的定义还有许多备选项, 为什么偏偏选择“模型, 理论”呢? 下面给出一些备选定义, 再一个个排除:

    1. 道是某种物质世界的物质, 道是某种物理过程.
    2. 道就是整个物质世界.
    3. 道是一个苹果
    4. 道是一个数
    5. 道是一个函数
    6. 道是一个表达式, 是某种计算
    7. 道是中心极限定理.

    庄子中的道具有三个很突出的性质, 一个是玄虚飘渺, 脱离物质世界; 另一个是道容纳万物, 无所不包, 物质和精神世界的一切都和道有关, 都以道为根源; 最后是道具有“完美”的特性, 就像柏拉图的“范式”的概念, “范式”是完美的, 物质世界是不完美的.

  • 对道的定义也应当遵循这三个性质

    • 从脱离物质世界和容纳万物这两个特性出发, 可以分别排除1,2, 这个就不讲了.
    • 从“完美”这个特性出发, 我们应该排除2, 因为“整个物质世界”这个概念虽然也无所不包, 但物质世界并不是完美的, 是有缺陷的, 就好像现实中的图灵机永远不能等同于理论上的图灵机, 因为现实中没有永远不会出错的硬件.
    • 而同样的, 从“容纳万物”出发, 道应该是某个相当general的定义, 应该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, 4,5,6,7这些定义都太狭隘了.
  • 需要强调的是, 我并不是在“发现”道, 而是在“发明”道, 我对道的定义并不是因为世界上真的有一个道, 然后我给出一个定义, 而是说我提出一个理论, 它能够很好地匹配我们的需求, 并且遵循客观条件的限制.

    1. “我们的需求”指的就是我们对于道的热爱, 我相信每一个追求“道”道人都是被它的魅力所吸引的, 觉得它很神秘, 很伟大, 我们定义“道”, 研究“道”, 不就是因为它很有魅力么? 既然如此, 之前的定义3-7就不符合我们的要求了, 因为这些定义都不够general, 如果将道定义成它们, 那“道”还有什么意思?

    2. “客观条件的限制”, 一方面是不落伍于时代, 道是一个理论, 科学是另一个理论, 唯物主义也是一个理论, 后两个理论明显可靠得多得多, 因此对道的定义也要往这两个理论靠拢. 反之, 儒家的“仁”作为一个已经很具体的概念, 但它和现代的理论相悖, 那定义得再具体有什么用呢?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, “仁”能处理的, 马克思主义都能处理, “仁”不能处理的, 比如社会生产关系, 人类社会的发展等, 马克思主义也能处理, 那么“仁”这个概念还有什么用呢? 它就失去魅力了.

    3. 一方面是不能够过多地偏离庄子原文的含义, 否则只是另造一个概念, 将其命名为“道”而已.

    4. 最后解释一下“并不是因为世界上真的有一个道”这句话. 我们以对用图灵机的讨论作比方, 图灵并没有“发现”图灵机, 而是“发明”了图灵机, 这个世界上并不是真的有一个图灵机或者说图灵机理论, 它是图灵发明出来的.

      同理, 牛顿也没有“发现”万有引力定律, 他发现的只是“物质互相吸引”这个物理现象, 然后“发明”了一个理论来解释这个现象. 所有的科学理论并不能等同于物质世界本身, 这就是为什么牛顿的经典力学在微观尺度下让位于量子力学, 因为经典理论只是一个理论, 一个模型, 它只是对物理世界规律的一个描摹, 并不是真正的物理世界“真理”. 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的冲突仅仅是因为这两个理论都不够完美, 对物质世界的刻画不能更好罢了, 从物质自身出发, 它没有任何自相矛盾的地方, 它的存在本身是不需要证明的.

      我们将道也定义成一个“理论”, 一个“模型”, 那么作为“理论”, 它必然也是被人为构造的, 被发明的, 不是被发现的. 就好像图灵没有发现图灵机, 他是发明了图灵机一样.

  • 该定义的好处:

    1. 首先, 从这个定义可以直接推导出庄子信徒的事业, 也就是对“如何从行动上找到道”这个问题给出了清晰的步骤, 在此之前, 对于道的探讨都是云里雾里的, 连头绪都没有, 庄子信徒们可能只能每天冥想, 读书, 在头脑想象中得到一些快乐, 没有清晰的行动指导. 推导出的步骤有三:
      1. 知道“道”是什么, 也就是知道要找的东西是什么.
      2. 在弄清楚要找的东西是什么的前提下, 弄明白“道”存不存在, 换句话说, “能不能构造一个一个包容万物, 解释一切的理论”.
      3. 如果能, 那么就努力去构造它; 如果不存在, 那么就努力地去构造一个它的替代品, 即使我们构造的产物永远不能达到道的程度, 永远达不到“包容万物, 解释一切”的能力, 但起码它和道具备很多相似性, 可以让我们满意. 本质上讲, 道这个东西就是被我们定义出来的, 我们之所以这么定义而不是那么定义, 是因为这个定义能让我们满意, 让我们觉得更靠谱, 更快乐, 这样说来“能不能真的找到道”其实是个伪命题, 因为“道”并不是物质世界的实体, 它是我们定义出来的, 这个命题应该改成“能不能找到一个能够东西, 来满足我们对道的想象, 让我们这些庄子信徒满意”. 这也说明了另一点: 我们并不是要找到“庄子”本人, 或者说《庄子》作者们对于道的定义, 而是构造一个自己的对道的定义. 庄子们因为时代的局限, 对道的定义即使有, 甚至即使像我给的定义那样可以清晰描述, 但也已经过时了, 没有什么现实意义.
    2. 可以看到, 通过对道的定义, 庄子学说一下子就变得“可用”了, 它不再因为过于古老落后而与现代蓬勃发展的各种思想相矛盾; 而且可以立即地像其他哲学一样应用到我们的生活. 我认为哲学就是拿来用的, 或者说“用”就是哲学的目的. 而所谓的哲学的应用, 就是改变自己的思想, 改变自己的意识形态, 进而影响自己的每一个决策, 这就和神经网络的训练一样, 哲学作为人脑的输入, 而人的各类决策就作为输出, 哲学的作用就是fine-tune这个神经网络, 至于优化的目的, 为了什么去优化, 那就看个人了. 在有定义之前, 对道的讨论都是形而上的, 除了给大脑分泌多巴胺之外没有别的用处, 当然了, 取悦自己也是哲学的目的之一. 或者你可以发表一些庄子学派的著作, 宣传这个概念, 间接推动事业的发展, 但是能直接推动, 为什么还要间接推动呢? 有定义之后, 我们可以将“道”应用在更具体的事件上, 比如说职业选择, 什么样的职业最与道相合; 比如说对某些事情, 物品, 观念的“品味”, “审美”, 我面对一个问题, 有许多种不同的方法, 在不知道每种方法的效果的情况下选择哪一种. 我面对一个物品, 一个理论, 在没有一个universisal的评价标准的情况下, 如何自己评价它的好坏.
  • 总结: 这篇演讲说了两点:

    1. 对道的定义.
    2. 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定义, 以及这样定义的好处.